记者 赵嘉伟 本报通讯员 欧阳杜彦
【春运进行时】
(资料图)
2月10日,春雨绵绵。“瞧,雨后这遍地的‘铁蘑菇’,大家开踩吧!”上午8时,在湖南株洲北站,减速顶维修工区工长吴文韬一声令下,一行人头戴防护帽,手提油桶,沿着股道开始踩“铁蘑菇”。
吴文韬他们踩的“铁蘑菇”指的是车辆减速顶。它们遍布株洲北站51条编车线,货车车轮通过与它们不断碰撞,才能安全减速直至停车,像这样的“铁蘑菇”在华南最大铁路编组站株洲北站共有8438个。
车辆多轮撞击下的“铁蘑菇”,损耗极大,需要每天巡检。“‘小蘑菇’可关系着大安全。”谈起安全保障,吴文韬一脸严肃。
9时30分,“叮叮当当”,车辆依次溜过,吴文韬站在股道旁,目光盯住一排排半埋在钢轨边的“铁蘑菇”,凝神侧耳,细听车轮与减速顶碰撞时的声音。
“这个顶声音不对,应该是底螺帽有点松,需要查看。”听声辨位,老到的吴文韬已经练就了一对“顺风耳”。
话音刚落,徒弟郑磊拿上扳手,迅速拧了下最下端的螺帽,然后轻踩减速顶,扭动脚踝,只见在脚掌的接触下,减速顶“沉”到最低点,这时他一抬脚,减速顶迅速回弹到正常高度。
“吴师傅,就是你判断的那个位置。”郑磊望向工长,暗自道,“这招听声辨位,我还有的学啊。”修顶的关键就在于找对故障位置,吴文韬踩“蘑菇”已近20年,一招听声辨位练得炉火纯青。
“韬哥,4道这个要换点油。”10时40分,铁路青工杨南发现一个油渍黢黑的减速顶。他走到“蘑菇”旁缓缓蹲下,扒开一旁石砟,拉出减速顶的开口销和止冲销,用清洁布仔细擦拭表面的油渍,蘸上新机油“送”到内芯。
“减速顶如果不经常换油,减速效果就会变差,车辆就会因溜速过快而脱轨。”杨南介绍,10时55分,换完油后他又直起身用力踩了好几下,看见焕然一新的“蘑菇”回弹迅速,他松了口气。
12时,工友们把换下来的旧顶装成箱,将重达几十公斤的“蘑菇箱”送回检修房。“踩顶最多费费脚,搬顶费腰又费鞋。”杨南告诉记者,他每年要磨坏五六双工作鞋。
室外冒雨踩“蘑菇”,室内抓紧修“蘑菇”。14时10分,检修房内减速顶清洗机阵阵轰鸣,清洗、拆卸、充氮、安装,工友们对坏顶、旧顶进行维修。
“我才6个,吴师傅一个人就修了8个。姜还是老的辣啊!”郑磊揉了揉腰,笑着说。
春运至今,株洲北站减速顶维修工区共更换“铁蘑菇”400多个,保障了株洲北站每天5000多个货车车辆、100多趟货物列车安全发送至国内外。
(本报记者赵嘉伟本报通讯员欧阳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