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部件、组装硬件结构,完成作品创作设计;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设计,拖动对应硬件的指令针脚写入程序;把程序上传到设备,最后完成硬件搭建与软件编程的全部内容……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三小学的“创客机器人”社团,信息技术教师王彦龙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着,不时地给各组同学进行指导,同学们认真配合协作,共同完成编程设计作品《模拟救护车》。
电脑上,点击启动键,救护车闻令而动。“这些孩子们仅学习了2个月,就可以独立编写简单的作品。”王彦龙告诉记者。
2019年9月,武川县第三小学成立编程社团,开设了Scratch程序设计课程。“我们的初心是希望通过开设此类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次次动手实操,孩子们切身感受到编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巨大作用,学习新事物的热情高涨。”王彦龙说。
(资料图)
“我们更注重学习成效,鼓励大胆创新,力争让每位社团成员都学有所得。”该校副校长王燕介绍说,一学期下来,编程社团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创作品。“动手实操需要孩子们相互协作、反复练习。通过努力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一件现实的作品,这个过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王彦龙说。
武川县第三小学学生正在上编程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躲避障碍物”“放我下来”“悬崖检测”……小创客们用编程构建着美好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学校,不论年级高低,孩子们都积极交流共同创作,他们身上大胆出彩的想法与出色的动手能力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创新创造的热忱。
该校六年级学生韩东兴从三年级开始加入社团,如今他半小时就能用“腾讯扣叮创意实验室”制作出一个小游戏作品。“孩子在数学解题思维、实际问题解决、作文创意写作等方面均有很好的提升。”韩东兴的妈妈告诉记者。
“在科技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相关书籍资料只能从网上有限的资源中获取,而教师的编程技能也是从零开始、现蒸热卖,学校的硬件设施也严重不足。”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第一小学校长杜芳告诉记者,“2020年教育部提出编程教育要进教材,但当时没有教材和专业教师,在各方面不给力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编程教学,真的是敢想不敢做。”
“乡村教育普遍存在优秀师资短缺、课程体系不完备、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呼和浩特市社会工作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华深有感触地说,进入智能化时代,科学素养对下一代至关重要。开设包括编程在内的各类科学素养课程,不仅为国家和地区储备人才,更是当今时代的选择。
64岁的王华从教育单位退休后加入呼和浩特市社会工作促进会,他和副会长王集兴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武川县、清水河县等5个旗县教育局对接,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并为学校争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先进的公益教学项目。借力“腾讯编程创未来”“青椒计划”“双师教学”“追梦营”等5个公益类乡村教育振兴项目,该促进会为12所项目学校对接线上下教师培训班及丰富的课程视频,牵引学校、老师、学生参与其中。
清水河县第一小学留守儿童较多,多数孩子家里没有电脑,在学校的课堂上首次接触到编程。“从援助笔记本电脑到开展教师培训,相关项目的开展让学校得到花大钱都买不到的整套教育教学资源。”杜芳说:“现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编程教室里总是很热闹,社团也从11人发展到现在近百人。”在各类创新赛事中,该校逐渐崭露头角,获得多项荣誉。
为深入推进创新教育,我区各地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通过联合相关公益基金集团共同推进‘双师课堂’、与发达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落地一批助学项目,同时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体验科技的魅力。”呼和浩特清水河县教育局局长贺芝雄介绍说,近年来,全县各学校配套设备设施得到优化,小学科学以及初高中理化生实验室器材配备齐全,3D打印实验室、创客教室已经走进校园。各类科技兴趣社团应运而生,科技教育的发展实现反哺教学,推动学校发展方式转变,为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
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区乡村学校积极推进创新教育改革,一些学校逐渐形成特色,创新教育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在2022年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活动中,呼和浩特市共有5所乡村学校被评为先进科创学校,近百名学生获奖,13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未来科技,一定离不开青少年。社团的孩子们,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惊喜。”王彦龙说。在2021年首届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创新创造大赛中,该校参加的“MakeX智慧交通”小学组项目中,5组选手均成绩优异,其中1组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另外1组获得小学组二等奖,其余3组获得了小学组三等奖的好成绩。2022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创意编程赛项中,该校3位选手晋级复赛,其中1名获二等奖、2名获三等奖。现在,编程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