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功能品位的龙头工程,作为优化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
“整个小区就这一条主路,以前一进大门没走多远就是一个大坑,下雨积水,天晴是土,院里乱七八糟,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随意乱停,屋檐上还经常有混凝土块掉下来,很不安全。再看看现在,平整的院子种上了丁香树,屋顶重新做了防水,屋檐也修整了,地下管网都进行了更换,整个小区环境大变样。”赛罕区丽景小区居民张凤英说。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脸面”,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程度。今年以来,首府把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作为公用事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抓基础设施短板,启动主干道基础设施升级、破损路面维修、巷道改造等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颜值”,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去年以来,我市不断抓建设、强管理,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备受人民群众关注的三环路、金海路东延伸段主体结构全线贯通,巴彦高架路、金盛快速路建成通车,新华大街西延伸段、鄂尔多斯大街西延伸段等30条新建续建道路全部完工。打通了多年“堵而不通”的兴安南路、包头大街、乌海东街等“断头路”27条,新华大街、大学东街、北垣街等7条重点街道更新工程全部完工,改造背街小巷140条,治理道路拥堵点97处,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现在不仅出行方便,而且城市里到处都有口袋公园,每个公园都建得特别好,环境优美,活动区域也是老少皆宜,而且有的公园还实现了智能化,智能跑道、智能健身器材等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生活在呼和浩特我感觉特别幸福。”市民崔然然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道路建设,增加城市绿化,营造了清新舒适的生活空间,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体现在“颜值”,更在于“气质”。
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近年来,我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明城市创建融合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抓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开展理论武装“铸心”、群众组织“凝心”、文化引领“润心”等主题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传统文化、社会道德、文明礼仪、政策法规、勤政廉政等内容,生动地“映”在墙上、融进脑海中,让市民在不经意间接受熏陶和启发,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做文明有礼首府人”,常态开展“文明旅游你我同行”“文明餐桌·公筷公勺”“新时代文明实践”“我帮你”志愿服务等宣传教育活动,传播新时代新思想,弘扬时代新风,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更加浓厚。
润物细无声,在青城大地上,文明之风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让城市更加有温度,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杨彩霞)